创新形成新动能 积累成就硬实力 江淮给你的“真香”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二)
接上文,精彩继续。。。
发现三
底盘性格”+“开放思维”共同铸就的创新,使江淮拥有发展新动能硬实力,掌握核心技术
五年前,李庆文院长认为江淮之所以能踏实做好自主研发,源于“底盘性格”,他解释道:“所谓‘底盘性格’就是沉稳抗压、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甘愿奉献,这既是江淮的精神,又是江淮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更是对江淮走过历程的概括。”五年后,他在“底盘性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要素“开放思维”,他认为将这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正确描绘出当前江淮的特点。他指出:“‘底盘性格’+‘开放思维’共同绘就了江淮的真实画像,因此,江淮在创新方面获得明显的成效,创新形成了江淮发展的新动能、积累了江淮发展的硬实力,通过不断的创新,江淮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也认为,江淮立足自身条件,创出了一条靠自主研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堪称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的典范,并且将自主开发作为优良的基因传承了下去。他回忆道:“在汽车行业的自主开发还叫联合设计的时候,江淮就是联合设计的主力企业。为什么总是选择江淮进行联合开发?就是因为江淮有基础,做事又快人又踏实,又可以自主开发,江淮一直是中国轻卡的排头兵企业。”
中国汽车品牌集群秘书长、中国品牌研究院院长解树江
评价自身在创新发展中的实力和底蕴,江淮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汽车(乘用车)企业创新排行榜TOP20十强以及中国汽车(乘用车)创新排行榜自主企业前十名。因此,中国汽车品牌集群秘书长、中国品牌研究院院长解树江认为:“江淮持续位于中国汽车创新第一方阵。”
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
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用“不为浮云遮望眼,低调务实抓创新”来评价江淮的创新发展,并指出江淮在以下四个方面最为难能可贵:“第一,揭示事物的规律;第二,吃透基本原理;第三,攻克关键的细节;最后水到渠成掌握了核心技术。”
汽车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动力总成技术,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两大关键总成。
江汽集团公司发动机公司动力研究院院长张应兵
据江汽集团公司发动机公司动力研究院院长张应兵介绍,江淮发动机事业起始于2002年,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团队,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品牌:GREEN JET。目前形成了三大系列,八大产品,截止目前累计销售超过200多万台,可以说发动机技术已经成为江淮掌握的核心技术,并且为江淮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江淮发动机从机内净化、机外净化、蒸发排放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使汽油机和柴油机两个品类,都做好了应对全球最严的国VI排放标准挑战的准备。对于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和最新的双积分管理办法,江淮发动机也着重从提高热效率、应用节油技术、产品电气化方面提升表现。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江淮发动机围绕客户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车机匹配和针对NVH进行系统开发。目前,5个平台8个系列的发动机产品均完成国六b的升级,具备满足5阶段油耗的潜质。在动力总成布局方面,江淮已经初具传统高效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力的格局。
江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变速箱研究院副院长郑海兵
从2010年3月启动,历时4年,江淮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款DCT产品问世,打破了外资DCT对我国DCT的产品和技术壁垒。据江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变速箱研究院副院长郑海兵介绍,根据江淮整车整体产品开发战略,江淮变速器已经拥有了TGDI+DCT(白金传动系)和TGDI+P2+DCT(钻石传动系),实现了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力的提升。在变速器产品开发方面,江淮采用平台化和通用化的策略,进行拓展开发。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款纵置DCT产品,基于一款横置DCT产品平台进行研发,零部件通用率达到80%,在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省研发投入方面效果显著,开发周期由原来的56个月缩短到30个月,并且掌握了DCT全流程正向开发技术,在总成概念设计、液压系统设计开发、上层控制软件自主开发、系统NVH开发、试验验证体系建立、验证设施及标准等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此外,基于成熟的MT和DCT技术,为满足江淮商用车自动挡产品的需求,江淮变速器研究院正在全自主开展商用车AMT产品的设计开发,行业首款湿式离合器AMT目前正在开发验证中,计划于2020年完成。
江汽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项兴初
在走进江淮期间,专家团也参观了江淮技术中心,该中心拥有EMC、NVH、VOC、碰撞等实验室。
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编委原委员、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在汽车四化的大趋势下,江淮也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技术。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编委原委员、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在此次活动中感触颇深,认为江淮有太多值得媒体好好报道的闪光点了,智能网联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其中之一。
江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卫兵
据江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卫兵介绍,2018年2月,江淮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构建以网联化、智能化为主线的正向研发体系,并于今年8月制定了《江淮智能网联汽车“13456”专项规划》。同时通过开放合作,与大众、西亚特、合肥市政府、安徽联通、联通智网、东软集团等签署相关协议,并聚焦顶级优势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新一代自动驾驶平台研究,助力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在网联化方面,于2018年11月16日正式推出智聆3.0,并于今年10月实现江淮乘、商、电全系列车型量产应用。在乘用车方面打造放心、安心、舒心的生活圈,在商用车方面打造生活圈+安全、高效的生意圈,在新能源车方面打造法规、充电、电池安全+生活圈。江淮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始于2018年,L0-L1级辅助驾驶功能在S7、S4等车型上量产应用后,L2级自动驾驶全面应用于嘉悦A5(参数|图片)上。目前已经启动L3级自动驾驶技术平台的开发,预计2021年实现首款车型的量产。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则基于江淮电动车平台。
发现四
江淮的合资合作走出一条视野开阔、模式多元、积极务实的独特道路
李庆文院长指出,在“底盘性格”+“开放思维”的作用下,江淮在合资合作方面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积极和务实。
除了上文提到的,江淮与大众和蔚来在乘用电动车方面展开了合作外,江淮还有三个方面的合资合作:第一个是与美国康明斯在商用车发动机方面展开合作,一方面为了迎接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第二个是与中车在安凯客车方面展开的合资合作。第三个是早在2013年就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各出资50%建立的有自主品牌参与的国内首家中外合资汽车金融公司。
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合作项目,是首个中外合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合资公司将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第二,合资公司将创立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第三,合资公司将共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国际一流的新能源研发体系。第四,合资公司将不断拓展在移动出行、车辆互联、大数据等新业务生态。2019年9月28日,江淮大众首款纯电动SUV思皓E20X(参数|图片)已在全国多地联动上市。
中国汽车流通领域专家、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孙勇
中国汽车流通领域专家、中德诺浩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孙勇,他认为思皓E20X是大众认可的产品,表明江淮新能源技术应该是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了。
陈林副司长认为江淮与大众的合作非常务实而聚焦,没有完全铺开来,而是充分考虑双方的优势和迫切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抓手,聚焦技术研发体系的合作。
在江淮与蔚来的合资合作项目中,在蔚来利用江淮55年来积淀的汽车制造体系及能力的同时,利用蔚来互联网思维聚合全球资源全新打造的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先进智能制造工厂,以及全铝车身的生产,会进一步提升江淮汽车制造体系和能力,并进一步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软件能力的提升和生产积累的数据和数字管理能力。
陈林副司长指出,蔚来本身没有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体系和经验,很难把车造出来,他需要的正是江淮这样既具备整车制造经验又具备新能源汽车制造经验的合作伙伴。
李庆文院长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江淮与蔚来的合作,也给了江淮向更先进智能制造前进的动力和决心,目前来看成果非常喜人,已经具备了国内领先的水平,在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丰富了江淮自身的资源。
关于江淮与中车对于安凯客车的合作,江淮因为让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被一些人诟病,而李庆文院长则力挺江淮这一举动:“江淮与中车针对安凯客车的合资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优秀的央企与地方国企进行优化重组的案例。”
董扬指出,在新的时期,中国汽车在开放合作方面大有可为,并且具有全新的意义,除了与之前相同的学习需求外,我们现在更有底气,可以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而且国家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的需要和中国的大国担当,都需要中国汽车企业寻求更多的开放合作。
发现五
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布局,踏实推进产品本土化研究改造,江淮海外市场获佳绩
江淮汽车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很多人都没想到江淮在国际市场竟然取得了那么优异的成绩。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出口已超过61万辆,其中,2018年,江淮汽车出口7.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3%,创历史新高,出口排名位居行业第四位;2019年1-9月,江淮汽车出口36348辆,位居行业前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量约占江淮汽车整体出口量的四分之三,近三年累计出口量超15万辆,江淮海外建立的19个KD工厂中,有15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江淮的电动车完成了欧盟认证,并实现了对欧盟国家的批量出口,后续实现1000辆的出口目标。
陈林副司长指出,江淮的国际化战略并不是单一的产品出口,还有资本出口,是对外投资概念,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海外布局产业园区。
安进董事长认为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比国内市场更加复杂、难度更大。首先,国外市场无论是否是成熟市场,都有很高的准入标准,很多非成熟市场,虽然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是汽车准入标准却很高,直接把欧盟标准搬过来。此外,每个市场都有一些本地化的市场规则和市场需求。江淮在面对国际市场时依然坚持品质和技术的提升,以满足更高的标准,并且研究不同市场特点和需求以及当地特有的使用环境,对产品进行本地化研发改造。在国际市场,江淮同样将其踏实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在国际市场取得佳绩。
江汽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东生
发现六
技术创造价值实现品牌向上 江淮具备优质品牌基因
通过这次走进江淮的活动,专家们经过对江淮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对江淮的技术实力给予高度肯定。安进董事长强调,技术是基础,江淮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打好技术基础,但是技术必须要传递价值,传递价值的对象是谁?是你的用户。如何让你的用户正确接收到你要传递的价值?必须要在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对技术进行产品化应用的调整,并用用户语言传递给用户。他举了一个发动机技术向用户传递价值感知的例子:“用户买车希望小油门有较强的加速感还是稍微柔和一点?江淮发动机研发部门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研发出不同扭矩分配的发动机产品。”他总结道:“技术、研发、创新的方向只有与用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相结合,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创造价值,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品牌向上。”
解树江院长给出一组数据:江淮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全球汽车品牌50强,这样的数据已经很好的说明了江淮的品牌价值。他认为:“江淮能把‘品牌向上’几个字放在春联的横批上,就说明了江淮对品牌的高度重视和对品牌的理解。”
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创新能力;无论是电动汽车安全、寿命技术的突破,还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无论探索实践合资合作的新模式,还是开拓国际市场;江淮通过“底盘性格”+“开放思维”在这些方面获得的新动能和硬实力,是江淮优质的品牌基因。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卢丽丽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卢丽丽对江淮智能制造的高水平印象深刻,她认为这是江淮品牌的闪亮名片。此外,她认为在商用车领域的品牌优势也可以在江淮整体品牌树立上多加开发利用。
孙勇院长认为,除了智能制造这张王牌,江淮品牌还有第二张王牌,就是技术。他说:“技术江淮中国梦,江淮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的公司,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